儀器校準和維護
定期按照儀器制造商的建議進行校準,使用標準校準物質來確保儀器的測量準確性。
對儀器進行日常維護,包括清潔光學部件、檢查傳感器的性能、更換磨損的部件等。
例如,對于基于發(fā)光細菌法的檢測儀,定期校準發(fā)光強度的測量標準。
標準物質驗證
定期使用有證標準物質或已知毒性的參考樣品對檢測結果進行驗證。
參與質量控制計劃和能力驗證活動,與其他實驗室的結果進行比對。
嚴格控制實驗條件
保持實驗環(huán)境的溫度、濕度、光照等條件穩(wěn)定且符合儀器要求。
控制樣品的 pH 值、溶解氧含量等參數在適宜范圍內。
規(guī)范操作流程
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儀器的操作手冊進行樣品制備、加樣、測量等步驟。
避免操作過程中的交叉污染,使用一次性或經過嚴格清洗的器具。
樣品采集與處理
采用正確的采樣方法,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。
對采集的樣品進行及時、適當的保存和預處理,避免樣品在采集和運輸過程中發(fā)生變化。
人員培訓
對操作人員進行專業(yè)培訓,使其熟悉儀器的工作原理、操作方法、數據分析和結果解讀。
培訓操作人員掌握良好的實驗技巧和質量控制意識。
數據分析與質量控制
采用合適的數據分析方法,去除異常值,進行數據的統(tǒng)計分析。
建立質量控制圖,監(jiān)控檢測結果的穩(wěn)定性和準確性。
例如,通過繪制均值-標準差控制圖來判斷檢測結果是否在可接受范圍內。
儀器性能評估
定期評估儀器的性能指標,如檢測限、線性范圍、重復性、再現(xiàn)性等。